经穴名。代号SJ20。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头侧部,耳尖正上方发际处,折曲耳廓取穴。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
出《神农本草经》。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蚕豆茎,详该条。
证名。指食入易消,自觉易饥的症状。多由中焦热盛所致。《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常为中消主症之。参该条。本症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劳复证之一。即房劳复。《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详房劳复条。
诊断学专著。2卷。清·李文庭撰。初刊于1818年。上卷专论脉诊,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沉、迟、数及其兼脉分析主病、病源及治法,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下卷在《敖氏伤寒金镜录》36舌的基础上,推衍为75
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即开窍。详该条。
书名。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4卷。刊于1706年。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各种病证。主张先辨症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故以《症因脉治》为书名。书中对于每种疾病的辨证,均分列条目,
病证名。腮及颊部充血,发红而肿痛者。多因风热毒邪壅滞阳明、少阳经脉,以致气血郁遏而成。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赤小豆末和蜜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