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涎嗽

涎嗽

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咳嗽而有痰涎溢出者。多由风热炽盛,灼液酿成痰涎,上逆而嗽;亦有素体阳虚,肺复受寒,以致痰涎上泛,射肺而嗽。风热炽盛者,治以清热豁痰为主,用温胆汤加竹黄竹沥僵蚕之类;阳虚受寒者,以温中散寒为主,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白附子之类。

猜你喜欢

  • 失血眩晕

    病证名。指因出血过多所致的眩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失血眩晕,或吐衄太甚,或便血过多,或由伤胎,或由产后,或由崩漏,或由金疮跌扑、拔牙。往往闷绝,不省人事。”治宜补血益气。用芎归汤、归脾汤、

  • 初生吐乳

    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偶然作吐,吐量不多,一般不属病态。如果呕吐不止,或者进乳即吐,可由初生拭口不净,秽液内拭(参见生下吐条);或胎前寒热偏盛;或产时外伤等原因所形成。应结合起病缓急,呕吐与哺乳的关

  • 散星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 补肾

    补法之一。补益肾脏的方法。分补肾阴、补肾阳。详各条。

  • 五味之一。甘为土味,入通于脾,为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甘入脾。”甘味药多入脾经,有补脾益气作用,如人参、黄芪等,同时,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等,故《内经》有“脾欲

  • 上用方

    方集。见幼幼集条。

  • 寒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指外感寒邪或阳虚生寒所致的腰痛。《证治要诀·诸痛门》:“若寒腰痛,见热则减,见寒则增。”因感寒邪所致者,腰痛而腰间冷如冰,或连背拘急,脉紧。治宜温散寒邪。用五积散、羌附汤等方;外用摩

  • 钩藤钩子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钩藤。详该条。

  • 喉瘘

    病名。瘘者,“疮也”(《玉篇》)。喉瘘即喉疮。《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喉瘘,一名喉疮。喉间生肉,层层相迭,渐渐肿起不痛,有窍出臭气,废饮食。”参见喉疮等条。

  • 虚痫

    病名。指本虚标实的痫病。《张氏医通》卷六:“痫证往往生于郁闷之人,多缘病后本虚,或复感六淫,气虚痰积之故。……古人虽分五痫,治法要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随经见证用药。”“脉浮滑洪数为风痫,细弦微缓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