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油柑根

油柑根

《中药大辞典》:油柑根

药材名称油柑根

拼音Yóu Gān Gēn

别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大戟科植物油柑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分根茎含蛇麻脂醇,并没食子酸,β-谷甾醇。

性味①《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腹泻,高血压,梅毒、下疳,蜈蚣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清热解毒。"

②《广西中药志》:"捣碎后敷治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肠炎腹泻,高血压:余甘子干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高血压,支气管炎,胃炎:余甘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油柑根

药材名称油柑根

拼音Yóu G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Emblic Leafflower

别名余甘子根。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nthus embl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余甘子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极似羽状复叶;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cm,宽3-5mm。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无瓣;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子房半藏其中。果实肉质,径约1.5cm,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茎含蛇麻脂醇(Lupeol),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β-谷甾醇。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泄泻;痢疾;黄疸;瘰疬;皮肤湿疹;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清热解毒。

2.《广西中药志》:捣碎后敷治蜈蚣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棱子芹

    药材名称棱子芹拼音Lénɡ Zǐ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棱子芹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spermum camtschaticum Hoffm.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原形

  • 乌鱼刺

    药材名称乌鱼刺别名地茯苓藤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小叶菝葜Smilax microphylla C. H. Wright.,以块茎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 天水蚁草

    《中药大辞典》:天水蚁草药材名称天水蚁草拼音Tiān Shuǐ Yǐ Cǎo别名下白鼠曲草(《中国药植图鉴》),石曲菇、白调羹(《闽东本草》),山果花、大叶毛鼠曲、碎蚁草、黄花草、碎米花(《江西草药》

  • 牛至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至药材名称牛至拼音Niú Zhì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来源为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

  • 金礞石

    《中国药典》:金礞石药材名称金礞石拼音Jīn Ménɡ Shí英文名LAPIS MICAE AUREUS别名礞石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性

  • 降香

    《中国药典》:降香药材名称降香拼音Jiànɡ Xiānɡ英文名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

  • 枪刀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枪刀药药材名称枪刀药拼音Qiānɡ Dāo Yào来源爵床科枪刀药Hypoestes purpurea (L.)Solan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

  • 楮实

    《中药大辞典》:楮实药材名称楮实拼音Chǔ Shí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

  • 小牛力

    《中药大辞典》:小牛力药材名称小牛力拼音Xiǎo Niú Lì别名土甘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植物疏叶美花崖豆藤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疏叶美花崖豆藤,又名:老秧

  • 栗子

    《中药大辞典》:栗子药材名称栗子拼音Lì Zi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原形态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