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橘叶

橘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橘叶

药材名称橘叶

拼音Jú Yè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随时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散结。用于乳腺炎,胁痛。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橘叶

药材名称橘叶

拼音Jú Yè

别名橘子叶(《滇南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芸香科植物福橘朱橘等多种橘类的。全年可采,以12月至翌年2月间采者为佳,采后阴干或晒干。

性状干燥叶多卷缩,平展后呈菱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对光可照见众多的透明小腺点。质厚,硬而脆,易碎裂。气香,味苦。

化学成分温州蜜橘的叶中含维生素c151毫克%:另含多种碳水化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等,其含量在开花时较高,果实成熟时渐减少,采摘后又增多。

各种橘叶均含挥发油。

性味苦辛,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②《纲目》:"苦,平,无毒。"

归经朱震亨:"入足厥阴肝经气分。"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①朱震亨:"导胸脯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②《滇南本草》:"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2~4两);或捣汁。

复方①治咳嗽:橘子叶(着蜜于背上,火焙干),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绿橘叶(洗),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愈。(《经验良方》)

③治伤寒胸膈痞满:橘叶捣烂和面熨。(《本经逢原》)

④治疝气:橘子叶十个,荔枝核五个(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水肿:鲜橘叶一大握。煎甜酒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⑥治气痛、气胀:橘叶捣烂,炒热外包,或煎服。(《重庆草药》)

⑦杀蛔虫,蛲虫:鲜橘叶四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橘叶,古今方书不载,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

②《本草汇言》:"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按丹溪言。此药共味苦涩,其气辛香,共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橘叶

药材名称橘叶

拼音Jú Yè

英文名Tangerine leaf

别名橘子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至翌年2月间采摘为佳期,阴干或晒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有窄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或带淡红色,开时向上反卷;雄蕊15-30,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成组;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cm,果皮薄而宽,容易剥离,囊瓣7-12,汁胞柔软多汁。种子卵圆形,白色,一端尖,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资源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卷缩或破碎,展平后呈菱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都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对光可见众多的透明小油点。叶柄常缺,偶有者,狭翅也不明显。质脆,易碎裂。气香,味苦。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细胞之间嵌有含草酸钙棱晶及粘液的圆形细胞。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细胞2列,通过中脉。中脉在上、下表面均突出,维管束上、下2个,上方短,平坦;下方较长,浅槽形,其外方纤维断续排成环状。纤维壁极厚,胞腔细小,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棱晶,形成晶鞘纤维。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交界处常有较多的大型油室。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棱晶。

化学成分橘及其变种的叶中含维生素C。另含多种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等,其含量在开花时较高,果实成熟时渐减少,采摘后又增多。各种橘叶均含挥发油。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化痰散结。主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可用60-120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复方①治咳嗽:橘子叶(着蜜于背上,火焙干),水煎服。(《滇南本草》)②治肺痈:绿橘叶(洗),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愈。(《经验良方》)③ 治伤寒胸膈痞满:橘叶捣烂和面熨。(《本经逢原》)④ 治疝气:橘子叶十个,荔枝核五个(焙)。水煎服。(《滇南本草》)⑤ 治水肿:鲜橘叶一大握。煎甜酒服。(《贵阳市秘方验方》)⑥ 治气痛、气胀:橘叶捣烂,炒热外包,或煎服。(《重庆草药》)⑦ 杀蛔虫,蛲虫:鲜橘叶四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橘叶,古今方书不载,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

2.《本草汇言》: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按丹溪言,此药其味苦涩,其气辛香,其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 ,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

3. 朱震亨:导胸膈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4.《滇南本草》: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花刺参

    药材名称红花刺参别名刺参、降扯、细叶刺参来源川续断科红花刺参Morina betonicoides 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各省及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催吐。外用治化脓性创伤。用法用

  • 小驴蹄草

    药材名称小驴蹄草别名花葶驴蹄草来源毛茛科小驴蹄草Caltha scoposa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西藏。性味辛,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

  • 牛目椒

    药材名称牛目椒拼音Niú Mù Jiāo别名白节藤、九牛入程、扣带锁红、牛目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华马钱、伞花马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rychnos c

  • 胡桃油

    《中药大辞典》:胡桃油药材名称胡桃油拼音Hú Táo Yóu出处《普济方》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①《纲目拾遗》:&qu

  • 鸡树条果

    《中药大辞典》:鸡树条果药材名称鸡树条果拼音Jī Shù Tiáo Guǒ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鸡树条荚迷的果实。秋季果头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

  • 玉簪根

    药材名称玉簪根拼音Yù Zān Gēn别名玉簪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Hemerocall

  • 牛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药材名称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

  • 青蒿

    《中国药典》:青蒿药材名称青蒿拼音Qīnɡ Hāo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 长距鸟足兰

    药材名称长距鸟足兰拼音Chánɡ Jù Niǎo Zú Lán别名对对参来源兰科长距鸟足兰Satyrium nepalensis D. Don,以块茎入药。生境

  • 昙花

    《中药大辞典》:昙花药材名称昙花拼音Tán Huā别名琼花、凤花、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原形态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