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栗寄生

栗寄生

药材名称栗寄生

拼音Lì Jì Shēnɡ

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节,一平一侧,参差互生,极类雕刻。每节左右,嵌以圆珠,与诸木寄生不同,而状颇奇巧。"从描述及附图观之,其原植物与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Viscum japonicum Thunb.;Pseudixus japonicus(Thunb.)Hay-ata]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对生,节间狭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7-17mm,宽3-6mm,干后中肋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成对合生呈环状。花淡绿色,有具节的毛围绕于基部;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0.5mm,花梗短,花被片3,三角形,聚药雄蕊扁球形;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约0.5mm,花被片3,阔三角形,小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梨形,长2-3.5mm,直径约1.5mm,淡黄色。花、果期几全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7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柯属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矾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苦;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云南地黄连

    药材名称云南地黄连别名思茅地黄连、矮陀陀、千年矮来源楝科云南地黄连Munronia delavayi 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跌打

  • 蛤蚧

    《中国药典》:蛤蚧药材名称蛤蚧拼音Gé Jiè英文名GECKO别名对蛤蚧、蛤蚧于、仙蟾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 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除去

  • 裕民贝母

    药材名称裕民贝母拼音Yù Mín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Yuminensis别名蓝花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裕民贝母Fritillaria

  • 雉子筵

    《全国中草药汇编》:雉子筵药材名称雉子筵拼音Zhì Zǐ Yán别名满山红、莓叶委陵菜瓢子来源蔷薇科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以地上部分入药。

  • 细穗爵床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穗爵床药材名称细穗爵床拼音Xì Suì Jué Chuánɡ来源爵床科细穗爵床Justicia leptostachya Hemsl.,以

  • 三升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升米药材名称三升米拼音Sān Shēnɡ Mǐ别名细枝茶藨子来源虎耳草科细枝茶藨子Ribes tenue Jancz. var. viridiflorum Cheng,以根入药。

  • 苦茄

    《中药大辞典》:苦茄药材名称苦茄拼音Kǔ Qié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茄科植物千年不烂心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千年不烂心(《植物名实图考》)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亚灌木,长约2.5

  • 紫薇根

    《中药大辞典》:紫薇根药材名称紫薇根拼音Zǐ Wēi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和3,3′

  • 爬山豆根

    《中药大辞典》:爬山豆根药材名称爬山豆根拼音Pá Shān Dòu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夏、秋采收。原形态三棱枝杭子梢,又名:三棱草、山落花生

  • 海鹞鱼齿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齿药材名称海鹞鱼齿拼音Hǎi Yào Yú Ch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性味《本草拾遗》:"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