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梅之果实,详乌梅条。
见《湖南民间药物资料》。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见尚论篇条。
见《东北动物药》。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又名睢目、侵风、睑废、睥倦胞垂、眼睑垂缓、睑皮垂缓。发病有先后天之分:先天性者由发育不全引起;后天多因脾虚气弱,脉络失和,风邪客睑而成。此外,外伤、肿瘤、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就是顺;相反的就是逆。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故名。
指膻中。在膈上,因其部位近心肺,为宗气发源地,能助心肺输转气血,协调阴阳,使精神愉快,故比喻为臣使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见《福建中草药》。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