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末医生。字自昭。祖籍慈溪(今浙江慈溪),迁居到江苏嘉定。长于医理,崇祯年间(1628~1643年)任太医院判,著有《医宗指要》,已佚。
见《赤水玄珠》。为椒目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中梓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嗽详该条。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介绍】:唐代医生。806~820年(元和年间)曾任刑部郎中,后贬道州刺史。治病效果好,撰《古今集验方》10卷。
见《本草纲目》。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即肝郁。详该条。
用钢质制成的小刀,柄长1~2寸,刀口倾斜如眉,故名。专用于割治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