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管,与脘通。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称三管。《脉经》:“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圆,针灸三管。”
【介绍】:见廖润鸿条。
緛,短缩;戾,扭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緛戾。”指厥阴之气致病,为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煅软石膏、制半夏、制天南星、炒香附、炒栀子各等分。为末,米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治嘈杂暖气。
病名。指感受秋燥之邪而偏热者。与凉燥相对而言。《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初起多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即或有小量咯痰亦粘腻不爽,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几种在白喉病中出现的重症,视为不治之症,故称败象。这些症候包括:“七日满白不退;服药大便不通;颌下发肿不消;服药呕吐不止;音哑鼻塞;鼻孔流血;喉干无涎;白块自落;天庭黑黯;两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为小儿丹毒之一。系足少阳胆经风火所致。证见两胁虚肿红热。治宜内服加味小柴胡汤,外用青黛末调香油或鸡子清涂患处。
证同热入心包。都是热性病因高热而出现神志症状的病变。热入心包是指病变部位,热伤神明是针对神志症状。参热入心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