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著作。2卷。清·黄凯钧撰。系《友渔斋医话》的一部分。内容多为内科杂病,时病重症治验。对病因、病证,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立方遣药灵活,辨析疑似之证亦较详明。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黄帝针经音义》1卷,佚。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指胆气,详该条。
眵之俗称。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