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12卷,卷首1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卷首论保产;卷1论小儿禀赋、脏能、脉候及胎症等;卷2小儿杂证;卷3~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7麻疹、丹毒、惊癎、发热等;
《疡科选粹》卷二方。黄芪、人参、当归(酒洗)、赤芍药、川芎、乳香、没药各五分,粉甘草、橘红、地骨皮、五加皮、忍冬叶各七分。水、酒各半煎,调乳香、没药服。功能托里消毒,行气破血。治痈疽初起。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脐中两旁各1寸处。主治泄痢脓血,肠炎,消化不良,习慢性便秘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喉科紫珍集条。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肺主于气,若肺虚,则风寒入于经络,而成咳嗽也。此皆由脏腑不调,阴阳否塞,阳气外虚,阴气内积,邪冷之
通阳虚。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即切脉。详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的最冷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