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扶芳藤

扶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扶芳藤

药材名称扶芳藤

拼音Fú Fānɡ Ténɡ

别名换骨筋、小藤仲、爬行卫矛

来源卫矛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以茎、叶入药。夏秋或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咯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2~4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撒患处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扶芳藤

药材名称扶芳藤

拼音Fú Fānɡ Ténɡ

别名滂藤(《本草拾遗》),岩青杠、岩青藤万年青(《贵州民间药物》),卫生草、千斤藤、山百足(《广西药植名录》),抬络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白对叶肾、对叶肾、白垟络、土杜仲、藤卫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尖叶爬行卫矛(《贵州草药》),攀缘丝棉木(江西《草药手册》),坐转藤(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小藤仲、爬墙虎、铁草鞋(《文山中草药》),换骨筋(《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卫矛科植物扶芳藤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扶芳藤,又名:爬行卫矛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匍匐或攀援,高约1.5米。枝上通常生长细根并具小瘤状突起。叶对生,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以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短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质厚或稍带革质,上面叶脉稍突起,下面叶脉甚明显;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萼片4;花瓣4,绿白色,近圆形,径约2毫米;雄蕊4,着生于花盘边缘;子房上位,与花盘连生。蒴果球形。种子外被橘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分布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庭院中亦有栽培。

化学成分卫矛醇;种子含前西红柿红素和前-γ-胡萝卜素。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血消瘀。治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

①《本草拾遗》:"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以酒浸服。"

②《贵州民间药物》:"活血,杀虫。治跌打损伤。"

⑧《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治血崩,吐血。"

④《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气活血。治腰膝疼痛,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岩青杠茎二两。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癞头:岩青杠嫩叶尖一两。捣烂,调煎鸡蛋一至二个,摊纸上,做成帽样,戴头上;三天后,又将岩青杠嫩叶尖混合核桃肉捣烂包于头上,一天换一次。(《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扶芳藤一两,大血藤五钱,梵天花根五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慢性腹泻:扶芳藤一两,白扁豆一荫,红枣十枚。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咯血:扶芳藤六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风湿疼痛:扶芳藤泡酒,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⑦治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扶芳藤鲜叶捣敷患处,一至二天换药一次。(《文山中草药》)

⑧治创伤出血:换骨筋茎皮研粉撒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扶芳藤

药材名称扶芳藤

拼音Fú Fānɡ Ténɡ

英文名Stem or Leaf of Fortune Euonymus

别名滂藤、岩青藤万年青、千斤藤、山百足、抬络藤、对叶肾、土杜仲、藤卫矛、尖叶爬行卫矛过墙风、攀援丝棉木、坐转藤、小藤仲、爬墙虎、换骨筋、绿皮杜仲棉花杜仲惊风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茎、叶全年均可采,清除杂质,切碎,晒干。

原形态扶芳藤 常绿灌木,匍匐或攀援,高约1.5m,茎枝常有多数细根及小瘤状突起。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8cm,宽1-4cm,先端尖或短尖,边缘具细齿,基部宽楔形。聚伞花序腋生,呈二歧分枝;萼片4,花瓣4,绿白色,近圆形,径约2mm;雄蕊4,着生于花盘边缘;子房与花盘相连。蒴果黄红色,近球形,稍有4凹线。种子被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或攀援于树上或墙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在雨量充沛、云雾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要求含腐殖质多而肥沃的砂质壤土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春季3月,硬枝扦插,按行株距5cm×5cm斜插于土中,人士深度为插度的1/2,浇水,保持温润。插后40-50d可以定植。按行株距20cm×15cm开穴栽,施放基肥,每穴1株,紧历后盗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定植后,中耕除草3-4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春、秋季各施1次有机肥,施肥后结合培土。如种植在无荫蔽的环境时,需搭荫蔽,荫蔽度宜40%-50%,同时注意灌溉,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表面灰绿色,多生细根,并具小瘤状突起。质脆易折,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椭圆形,长2-8cm,宽1-4cm,先端尖或短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质较厚或稍带革质,上面叶脉稍突起。气微弱,味辛。

化学成分卫矛醇(dulcitol),种子含前西红柿红素(prolycopene)和前-γ-胡萝卜素(pro-γ-carotene)。

性味苦;甘;微辛;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益肾壮腰;止血消瘀。主肾虚腰膝酸痛;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小儿惊风;咯血;吐血;血崩;有经不调;子宫脱垂;跌打骨折;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以酒浸服。

2.《贵州民间药物》:活血,杀虫。治跌打损伤。

3.《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治血崩,吐血。4、《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气活血。治腰膝疼痛,关节酸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蕗蕨

    药材名称蕗蕨拼音Lù Jué英文名Chestnut-brown Mecod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

  • 毛木树

    药材名称毛木树别名麻木树、毛木叶、木荷树、峨嵋木荷、西南木荷来源山茶科毛木树Schima wallichii (DC.) choisy,以叶、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收敛止泻

  • 苣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苣荬菜药材名称苣荬菜拼音Jù Mǎi Cài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

  • 星宿菜

    药材名称星宿菜拼音Xīnɡ Xiù Cài别名假辣蓼、泥鳅菜(《广州植物志》),红根草(《福建民间草药》),红气根、红七草、金鸡脚、百煎草、蛙霓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黄鳅窜、红

  • 虎刺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刺药材名称虎刺拼音Hǔ Cì别名绣花针、伏牛花、千口针、针上叶、老鼠刺、鸟不踏、黄鸡脚来源茜草科虎刺属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 黑心解

    药材名称黑心解拼音Hēi Xīn Jiě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玉龙乌头和拟玉龙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stapfianum Hand.Mazz.2.Aconitum

  • 木姜子茎

    《中药大辞典》:木姜子茎药材名称木姜子茎拼音Mù Jiānɡ Zǐ Jīn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茎枝。随时可采。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无毒。&q

  • 岩椒草

    《中药大辞典》:岩椒草药材名称岩椒草拼音Yán Jiāo Cǎo别名臭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志》),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

  • 山胡萝卜

    药材名称山胡萝卜拼音Shān Hú Luó Bo别名胡芹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密花岩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banotis condensata(L.) Crantz.[Athamant

  • 一枝旗

    药材名称一枝旗拼音Yì Zhī Qí别名东南星蕨、石韦、灯火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攀援星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ium buergerianum(Miq.)Ch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