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用语。《针灸大全》:“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指凡阳经开过五输穴之后,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诸阳气皆归于三焦的原则,再按“他生我”
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收敛闭郁,不能正常宣发舒布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多因感受外寒或里寒过盛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
【介绍】:北宋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本草辨误》1卷,已佚。
痧证之一。①指痧证腹痛而手足暖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阳痧,腹痛而手足暖者是也,出血即安。或因郁气不通之故。”宜荆芥汤。②指热毒郁结之痧。《痧症度针》卷上:“阳痧,即热毒郁结之痧,多因冒暑耕
即门牙。《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中暍,……前板齿燥。”参见门牙条。
①指伤寒有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等五种基本治法。②医书名。4卷(一作5卷)。明·陈长卿撰。撰年不详。作者将前人对于伤寒病证的治法归纳为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五法。书中结合伤寒脉证详论五法,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篇名。宣明,即阐明;五气,指五脏的功能活动。本篇根据五行学说,论述五脏之气与五脏病,五脉、五恶、五液、五禁、五乱的关系。并按五脏来分类归纳,提供诊断和治疗上的运用。因旨在阐明五脏功能活动的相互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手握拳置于两腰,上体偏转,一手沿胸壁伸向对侧,五指伸开,掌心向上,再旋臂翻掌,上体前俯,掌绕过膝,握拳收回至腰际。《易筋经》:“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
病证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因产时去血过多,经脉空虚以致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不仁,拘挛不知痛痒。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切勿误认为风症,妄用祛风散血燥烈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