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眼条。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
指脾胃。《脾胃论》:“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脾胃属土而居中,故称之为中宫。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虫形如蟹,为筋肉所化,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用雷丸、雄黄等分末,掺猪肉上,炙肉食之。”供参。
【介绍】:见丁瓒条。
指脏腑中脾、胃、大肠、小肠、三焦及膀胱。以其能盛贮水谷,犹如器物,故名。《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病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暴虚,虚阳上冒清窍,或恶露不下,内有停瘀,上攻心胸所致。若属虚证,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昏厥,不知人事,治宜温养气血,活血祛瘀,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若兼见肢冷,自汗,恶
见《泉州青草药》。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曾任太医院院判。与杨文翰共同编纂《奇效良方》一书(此书原为董宿汇集而未及完成的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