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下痞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于心下为痞。”若误下后,心下痞,气逆呕吐者,宜用半夏泻心汤;又见胃中虚弱者,宜用甘草泻心汤;若误下后,心下痞,阳气不足者,宜用附子泻心汤。《丹溪心法·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实之人而心下痞者,宜枳实黄连青皮陈皮枳壳;如禀受素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查、曲蘗、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寿世保元·痞满》:“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如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柴胡甘草大便闭燥,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腌闷,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宜用大消痞丸。”参见心下痞满等条。

猜你喜欢

  • 牛角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山栀茶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

  • 雉鸡尾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腧穴压痛点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 五科七事

    指学医要掌握的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五科者,脉、病、证、治及其所因;七事者,所因复分为三。”科,指科别或门类,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审因、断病、辨证、施

  • 溃槽

    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走马牙疳患者所发生的齿槽腐烂、破溃证。参见走马牙疳条。

  • 知了

    见《江苏药材志》。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 中国医学入门丛书

    书名。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

  • 血翳包睛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彩云捧日。多系肝肺风热壅盛,心火内炽,瘀血凝滞所致。常并发于椒疮,由赤膜下垂演变而来。本症“眼中赤涩,肿痛泪出,渐有赤脉通睛,常时举发,久则发筋结厚,遮满乌睛,如赤肉之相

  • 无时冷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不赤不痛苦,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而昏渺也……。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久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视瞻昏渺之患。精血衰败之人,性阴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