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弹拨法

弹拨法

推拿手法名。即拨法。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皮肤否肿

    证名。否,通痞。指皮肤因寒邪凝聚、气血痞塞而引起的肿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皮肤否肿,腹满食减。”参见水肿、肤胀、鼓胀等条。

  • 击天磬

    即叩齿法。《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齿宜朝暮叩以会神……若辟邪秽叩右齿,名曰击天磬。”详叩齿条。

  • 杂类名方

    见济生拔粹条。

  • 季胁痛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指软肋部疼痛。多由肝虚所致。《医学芻言》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一属肝血虚,一属肝气虚也。”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等症,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

  • 屠燮臣

    【介绍】:见屠道和条。

  • 刘大师

    【生卒】:九世纪初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常骑马巡行村落中,为人用药治病。

  • 横三间寸

    灸法用语。《备急千金要方》:“凡经云横三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意指三个底径三分的艾炷横行排列,其两端间的距离当为一寸,因称横三间寸。说明施灸时的艾炷底径不能小

  • 巴岩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吊兰之别名,详该条。

  • 阴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灵枢·脉度》:“(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

  • 五损

    证名。指麻风毒邪侵及内脏的重症。见《疠疡机要》上卷。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