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巴豆中毒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菖蒲汁、甘草汁、葛根汁、白药子、黑豆汁、生藿汁、芦荟、冷水、寒水石等。文献又有食稀粥,并忌一切热性药物的记载,可参考。

猜你喜欢

  • 阴囊

    男性外阴部下垂的囊状物,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器官。

  • 小水

    即尿,详该条。

  • 下针法

    见《针灸聚英》。即进针法,见该条。

  • 赵宗古

    【介绍】:宋代医生。任太医局太医。曾将名医郝允“六元五运”之法,绘图献给朝廷,行于世。

  • 阴寒凝结

    因阳气衰弱,寒邪留滞,出现的寒证病机。其表现有面色苍白、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腹痛便结、月经不调或局部拘挛疼痛等。治以扶阳温经为大法。又如寒痹久治不愈或外科阴疽等,亦属阴寒凝结。

  • 大刀豆

    见《分类草药性》。即刀豆,详该条。

  • 酒寒喉风

    病名。喉风的一种。《喉科指掌》卷二:“酒寒喉风,因酒后遇寒而发,两仓平而不肿,有淡红块,四五粒,咽物觉痛,无身寒热,六脉洪大。”

  • 经中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曲骨

    ①人体部位名。指耻骨联合部。②经穴名,代号RN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回骨。属任脉。任脉、足厥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

  • 坐舌莲花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坐舌莲花风,舌下浮肿多痰涎,初生一二瓣,渐至五六瓣,形似莲花。”即莲花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