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劳损伤肺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虚劳门》:“肺劳者。或因形寒饮冷,逆秋气所致。其证短气面肿,鼻不闻香臭,胸中结滞,气乏声嘶,咳嗽呀呷,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生卒】:1662~1722【介绍】:清医学家。字嗣宗,号令昭,别号也愚、二瞻、怡云、自宗。奉贤(今属上海市)人。家世业医,已历十九代。炫初习儒,康熙三十年(1691年)岁贡生,后承家学习医,治疾神明
闷瘄之一。系饮食不节,食积内停,以致疹难透出的证候。其症面色微黄,四肢倦怠,吞酸嗳腐,身热口燥,胸膈痞闷,甚至肚腹坚实,昏睡气急,大便不通。治宜消食透疹,用宣毒发表汤去甘草,加山楂、麦芽以消其食;莱菔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肺为娇脏,主气之宣发肃降。《育婴家秘》:“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因于寒者,麻黄汤主之;因于热者,宜泻白散;肺热
舌干红而长细。此为阴亏已极之象,因手少阴之气竭于内,不能上通于舌本所致,属危重证候,急当峻补真阴。(见《伤寒舌鉴》)。
①又作清。厕所。《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②大便。《景岳全书》卷二十一:“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圊。”③排泄、泄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必圊脓血。”
病名。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详气滞痛经、血瘀
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