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救荒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
五脏相关理论之一。也称乙癸同源。①肝阴和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称。此义最为通用。②肝和肾均内寄相火,且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燮臣。湖北孝感县人。纂辑有《医学六种》(1186年刻行)。
方书名。6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汇编而成。卷1内科;卷2外科;卷3幼科;卷4痉科;卷5女科;卷6伤科。各卷又分病列方。作者选辑多
运气术语。又名五运三纪。五运之气的太过、不及、平气等三种变化的合称。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白疕。详该条。
肉之小会为溪。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左右共八处,故称八溪。《素问·五脏生成篇》:“此四支(肢)八溪之朝夕也。”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①危重证候之一。《中藏经·虚劳死证》:“肾绝大便赤涩,下血,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肾绝,四日死,……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