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作劳瘵。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出《药性论》。即没食子,详该条。
病名。疟疾之一。又称胃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惟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主治黄疸,面瘫,齿痛,唇口疔疮;以及齿龈溃烂,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因素有宿寒,产后太虚,寒搏于血,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所致。症见心胸闷痛,甚至胸痛彻背。治宜散寒以温通。方用大岩蜜汤。参见产后心痛条。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