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即白眼痛。《审视瑶函》卷三:“白眼痛有表里等症,或疼极而痛,从外走内者,宜温之散之;有不红肿而涩痛者,火伏气分,泻白散为主;有白珠变青蓝色,乃郁邪蒸逼,走散珠中,亟宜调气以养之。”详白眼痛条。
病名。见《丹溪心法·积聚痞块》。指嗜茶太过,积久所致的癖病。《儒门事亲》卷八:“好茶成癖,积在左胁。”症见饮食减少,面黄,乏力,腹痛等。治用磨积丸、星术丸等方。或用石膏、黄芩、升麻为末,砂糖水调服。参
经穴分类名。见《医学入门》。即经外奇穴,详该条。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胡芦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秦之祯《女科切要》。指由于内热火炽,血被热灼导致经闭。如肺被火刑,气壅热闭,以致经闭者,兼见喘嗽肩痛,治宜清金利气,方用清肺饮合地骨皮饮;心经火旺者,兼见夜多烦躁,治宜清心火,养心血,方
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介绍】:明代医家。字敬旦,别号斗岩。江苏句容人。长于针灸,著有《五诊集》,已佚。
病证名。指气虚所致的脘腹胀满。《医林绳墨·臌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久而不食,以致气虚,则曰气虚中满。宜当塞因塞用,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参、术、厚朴、山楂之类。”《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①即呕吐。指胃内之物上涌而出,有声有物。《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有声,名曰呕。”详呕吐条。②食入即吐出,称为呕。《医宗必读·呕吐哕》:“后世更为分别,食刹则吐谓之呕。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