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常见于重症中暑。指感受暑邪,热极神昏,卒然痉厥的病证。《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稍与紫雪丹。”“大人暑癎,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乱,手足瘛疭
见《江苏药材志》。即毒芹,详该条。
病证名。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备急干金要方·脾脏》:“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症见身上如鼠走,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
即孔穴,与腧穴同义。《圣济总录》:“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即伐木丸,见该条。
见三因极-病证方论条。
书名。1卷。清·薛雪撰,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嗣后章虚谷曾加注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怔忡之一。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二。《证治汇补》卷五:“有阴火上冲,头晕目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已者,宜滋阴抑火,加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脉必空豁,宜温补方愈。”参见怔忡、虚损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即位于胸骨剑突之中心处。主治心痛。艾炷灸3~5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