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汗

头汗

病证名。①头部易出汗,为太阳虚汗,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小儿药证直诀》:“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为太阳虚汗。”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伤寒论》:“阳明病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③汗出只在头部,以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多见,因热郁于内,不得四散,循经上越,内热退则汗自止。肺热亦多头汗,用桑叶桑枝清之。④小儿睡时惯常头汗,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俗呼蒸笼头(《中医临证备要》)。⑤六阳虚汗。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十二时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

  • 经来成块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血瘀者,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宜化瘀调经,用延胡索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共为细面,每服10克,酒调服。若寒凝者,

  •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著作。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清·王子接撰于1732年。3卷。书中选录古代医家方剂。分为条目(系将《伤寒论》中主要方剂予以分类)和伤寒科、内科、内科丸方、女科、女科丸方、外科、幼科、痘疹科、眼科、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六泻

    六种泄泻的总称。指脾泻、胃泻、肠泻、洞泻、瘕泻、食积泻。《医林绳墨·泄泻》:“泻有六焉,脾、胃、肠、瘕、洞、食积是也。”详各该条。

  • 息肉喉风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喉间生赤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由此出臭气,气塞不通。”或由肺胃积热,痰浊薰蒸所致。治宜清热涤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清咽双和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 痰湿阻肺

    指痰湿壅阻于肺,使肺气不得宣降的病变。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精气不能上输于肺,致聚湿成痰,影响肺脏。主要证候有咳嗽,痰涎壅盛,痰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动则咳嗽加剧,气喘,舌苔白

  • 舌缩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舌短、阴强舌。因寒凝胸腹者,症见舌缩而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宜温中祛寒。因心脾积热者,症见舌缩难言,蒸蒸发热,脉沉而数,治宜清心开窍。

  • 目睛

    指眼球。《银海精微》:“目睛斜视倒目者何也?答曰:肝经受风邪所牵。”

  • 怀牛膝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膝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