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俗称鹅口疮。发于婴儿。指婴儿口中肿起如菌状,致使婴儿不能吮乳者。多因胎中蕴热所致。轻者以软布蘸京墨拭口,数次可愈。或以冰硼散、朱黄散等拭口,日数次。亦可用银花、甘草煎汤服饮。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见《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因五脏精气衰败而致相应的身体部位失去正常的强健状态。五脏各与身体的一定部位相通应,五脏精气充沛则形体强健,若脏气虚衰则相应部位失养而呈现失强体征。如腰为肾之腑,腰脊强直,转摇
病名。身面皆肿的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上。其病机是“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参见小儿浮肿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金钱草30~60克,海金砂(全草)、石韦各30克,车前子15克,木通6克。水煎服。功能通淋消石。治气结型尿路结石病。如因气结疼痛者加延胡索12克,川楝子9克;
书名。2卷。清·撰人不详。本书以全身各种病证为纲,病名下又罗列若干证候子目,然后将历代本草文献中的单方验方引述于后,全书共约万余方。由于取材较广,分类较细,便于查索资料与参考之用。
蒙药书。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全书用藏、梵文对照编写。按石类、珍宝类、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对“三子”、“四凉”等药物作了解释。现存木刻本。
推拿手法。见《急救痧证全集》。与拧法相似。用拇指和食指,或再加中指,快速敏捷地用力捏住肌肉或韧带上提。多用于肩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