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医论著作。二集,3卷。清·吴东旸撰于1879年。本书辑录内、儿科等病证论治30条篇,对伏暑、血症、咳嗽等杂病和时症等论述较详。书中反复论述滋阴补药误治的情况,并指出了拘泥于运气学说以推算属何病、用何药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马牙疳,初生小儿胎内受热,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即是。”即马牙。详该条。
五味之一。甘为土味,入通于脾,为脾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甘入脾。”甘味药多入脾经,有补脾益气作用,如人参、黄芪等,同时,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等,故《内经》有“脾欲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即小户嫁痛,详该条。
病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多系血气虚衰,风邪入侵,痰湿蕴结所致。症见眼睑知觉迟钝,甚至麻木不仁。宜养血祛风除痰,用正容汤加减。
又称断针。指针刺时针体发生折断的现象。《针灸聚英》:“折针,本草云,医工针人而针折在肉中不出。”多由针身伤蚀,操作粗猛,体位变动或外力碰撞所致。针折后,患者应保持原体位,如断端尚在体外,可即拔出;如断
①膈证之一。指膈证因瘀血阻滞所致者。《慎斋遗书》卷八:“血膈,时吐时止,胸前作痛,且连背心,血积胸中。气行则血行,宜用气药,枳壳、沉香、芎、归行气导血。”又名血噎膈。参见膈、噎膈、血噎膈条。②即妇人血
出《本草拾遗》。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角弓痧,心胸胀极,痧毒内攻,故头项向上,形如角弓反张,是脏腑已坏死症也。然反复试验,又得一治法,胸腹胀闷,自不必言,身难转侧,或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有时踡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