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迎

大迎

经穴名。代号ST5。出《素问·气穴论》。别名髓孔。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沟形凹陷的下端处。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前方有面动、静脉通过。主治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以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艾条灸3~5分钟。

猜你喜欢

  • 剪口疮

    病证名。《疡医大全》卷十四:“剪口疮又名夹口疮,脾热者多患此。亦有父母遗毒小儿口角色白生疮,久而不愈。”治宜清热解毒。可选用清胃散、凉膈散等加减。参见口吻疮条。

  • 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 五并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 霍乱吐泻方论

    霍乱专著。撰人未详。刊于光绪九年(1883年)。书论霍乱吐泻、四时疫气均系温暑湿热所致,治法应以败毒驱邪为主,尤以保津液为要,故列观音救苦甘露饮,取其和平中正之义。又将理中汤、五苓散列为治霍乱吐泻之要

  • 太医院副使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 软懒症

    证名。见《理虚元鉴》。多因伤食劳倦,或思虑过度,或房室不节,脏腑内伤,复感外邪所致。症见四肢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思饮食,或见恶寒发热,脉沉迟软弱。迁延日久,则见黄肿、痰嗽、潮热等症。治宜审察表里,

  • 医统正脉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

  • 心圣要言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

  • 蝎子花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 耳针模型

    即耳穴模型,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