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喘证

喘证

证名。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古称上气喘息,一般统称气喘。以呼吸急促为特征。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景岳全书·喘促》:“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气失宣降者,多属实;素体虚弱或元气亏损,致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者,多属虚。治实喘以祛除病邪为主,虚喘以培本摄纳为主。亦有喘久病邪未除,元气已损,症见虚实夹杂,当扶正与祛邪兼顾,或在发病时用祛邪,间歇时用扶正。气喘发作时,一般多兼见咳嗽。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如拉锯者称为哮或哮喘。治疗除服用药物外,并可选用针刺、灸法、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或敷贴疗法等。本症因致病原因和表现证候各有不同,故在实喘与虚喘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多种证型。详见各种喘条。

猜你喜欢

  • 黄花菜根

    见《山东中药》。为萱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退法

    ①刺法名。指退针的方法。《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针灸问对》又掺以呼吸,分别补泻,提出:“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写三吸,写时出针宜补三呼,

  • 虎掌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之别名,详该条。

  • 诊脉要诀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灵枢·九针论》:“左足应立春。”古人喻人之形体与气节相应,左足关节与立春相应。

  •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民族药学著作。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编。3册。第一二册载植物药309种,原植物378种。第三册载动物药77种。附图较多。重点叙述每种药物的生长分布、采集加工、药味及药用部分。分别于1972年、1976年

  • 诸病源候总论

    见诸病源候论条。

  • 伤科

    伤科,是指诊治跌打损伤的一门专科。《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其中金疡、折疡,是最早的伤科。汉代军营有专门记述伤科疾病的《折伤簿》。《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公元841

  •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

  • 六膳

    出《周礼》。膳,指牲畜之肉。六膳指马、牛、羊、豕、犬、鸡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