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疳

喉疳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①为疳生于咽喉。多由外受风热,热灼肺阴,咽喉失养而发;胃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火热上攻咽喉所致;《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受风热,或食炙博受毒而起。老者难愈、少者易痊。”杨梅结毒未尽,潜伏血脉之中,其毒结咽喉而成;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肾虚火旺,沸腾上部而发。”症见初觉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或似异物塞喉,潮红疼痛,继之则疼痛增剧,腐溃,喉间上腭有黄白红点,多少大小不等,大如赤豆,小如芥子,四周绕似红晕,日久则腐烂,色灰白或色紫,腐衣叠若虾皮,腐臭、声音嘶哑,哕出甜涎,身发寒热。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喉疳初觉阴虚成,嗌干刺痛色淡红,肾火炎上金受克,破烂失音臭腐疼。”治法:属风热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属胃热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属杨梅结毒者,宜解毒祛腐。用五宝散、或搜风解毒汤。属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今之奋森氏咽峡炎、咽部梅毒等。②《洞天奥旨》卷十二:“喉疳之疮,即双蛾之症也。”参见喉蛾条。

猜你喜欢

  • 严泰

    【介绍】:见严观条。

  • 耳上发际

    即耳上,见该条。

  • 活人方

    见证治百问条。

  • 惊涎入肺

    病证名。亦名惊风入肺。《幼幼新书》卷二:“惊风入肺少人知,八锦纹中子细推。环子作纹如面白,涎声潮响急须医。”其特征惊风,指纹呈环形,伴有面白,涎声潮响,气急。兼搐者名“惊涎潮搐”。治宜先服宣风散(钱乙

  • 热结腹痛

    证名。指热邪内积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热结腹痛之症,身热腹热,烦躁不寐,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而作声,或痛而一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热积腹痛之症也。”多因心肝火动,煎熬于内,或饮食不节,

  • 瘖痱

    病名。一作瘖俳。出《素问·脉解》。又作喑痱或阴俳。多由肾精亏损,以致肾气厥逆而成。《奇效良方》:“瘖痱之状,舌瘖不能语,足废不为用。”治宜滋肾阴,参见以补肾阳。

  • 寿世编

    ①方书。2卷。未具撰人,顾奉璋序称:“青浦诸君子所辑”。首辑亟斋居士《达生篇》、毓兰居士《保婴篇》。以下分小儿、妇女、身体、头面等42门,每门详列病症,博收各科验方。曾经多次增纂。现存清刻本,建国后有

  •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 会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见该条。

  • 掘法

    推拿手法名。即擦法。《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揩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