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自从汉代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加以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明清以来,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每易成漏,有数处溃开者盘肛痈。”治疗参见肛漏条。
病名。《郑氏女科家传秘方》:“产后小便撒黑,谓之交经。用提气补血治之。”
见新修本草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姜黄,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官。字宏甫。西安(今浙江衢县)人。1286年(至元23年)任衢州路医学提领,后任医学教授。曾主持修建三皇庙,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
①真气与邪气。《灵枢·胀论》:“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②两种邪气。《素问·痹论》:“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