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见《湖南药物志》。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阳气素虚,阳虚内寒影响胎元,症见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泄泻,以致胎寒不安。宜温阳散寒,佐以安胎,用理阴煎(熟地、当归、炙草、干姜)为主。若脾肾两虚,或呕,或胀加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
道教经典及气功著作。不分卷。撰于晋代。传为晋武帝将军魏舒之女魏夫人著。包括《上清黄庭外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和《上清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两部分。撰述系用歌诀体裁。《外景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蝼蛄漏者……始发之时,在于颈上”。初似瘾疹,瘙痒。后肿大破溃,形成漏管。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等。②《外科启玄》卷七:“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是也。”相当于软组织
书名。陆锦燧撰于1913年。本书记述作者辨证论治的经验和心得为主,阐述温、凉、攻、补,因病而施,审病以定用药轻重等见解。于临证有一定参考价值。陆氏对西洋医学采取排斥态度。所附《医谈录旧》辑录笔记小说中
见疡科心得集条。
骨名。出《灵枢·经脉》。又名骭骨、成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小腿内侧。参见骨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