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协调阴阳

协调阴阳

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好转或痊愈。《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猜你喜欢

  • 犀羚白虎汤

    《重订广温热论》卷二方。生石膏六钱,知母四钱,生甘草六分,生粳米(荷叶包煎)、菊花各三钱,钩藤、犀角(先煎)、羚羊角(先煎)各一钱半。水煎服。治温热化燥,液涸动风,鼻窍无涕,目干无泪,面色枯憔,神昏痉

  • 目珠俱青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珠俱青证,乃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 始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 病证名。指腹内结块,坚硬不能移动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癥者,由寒温失节,致府藏之气虚弱,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徵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

  • 热的意思。《素问·举痛论》:“炅则气泄。”《类经》十五卷注:“炅,居永切,热也。”

  • 高风雀目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高风雀目、高风内障、高风障症。多系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荣所致。眼外观正常,初起仅于黑夜或暗处视物不清,日久则白昼视力减退,视野缩窄,甚者可成青盲,或“经年

  • 口吐涎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加减金铃子散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川楝子、延胡索、青皮、赤芍药、甘草、焦栀子、枳壳、通草、橘红。水煎服。治肝痈六、七日后,胁肋微肿,或兼咳嗽,大便不利。

  • 抱鼻

    异痘之一。痘疮初见于面部,独鼻梁左右密集,其他部较少的症状,此热毒郁聚于肺,多属险症。治宜内服黄连解毒汤。

  • 齿漏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