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因忧思劳伤心脾,心脾虚损则肺阴失养,阴虚生热,灼伤肺阴所致。症见经闭后饮食减少,日渐消瘦,久咳不止,四肢干痿,发热或潮热盗汗等。治宜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四物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
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
【介绍】:见王协中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补理第三方。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六分,白芍药(酒炒)四分,陈皮六分,白术(土炒)、当归、党参、炙甘草各五分。水煎,空腹服,药渣再煎再服。治下痢日久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黑豆、巨胜子各三合,诃子皮一两。为末,以水拌匀,置竹筒内,乱发塞口,置煻灰内煨取油,贮瓷器中。先以米泔皂角煎汤洗头,拭干涂患处,日二次。治小儿脑疳,头发连根作穗子,脱落不生,
病证名,即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统称。《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六卷载有治小儿急惊风与治小儿慢惊风诸方,谓:“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小儿慢惊风者,使乳不调,内有
①病名。见《普济本事方》卷三。《医宗必读·疝气》:“膀胱气,小腹肿痛,不得小便是也。”《杂病源流犀烛·膀胱病源流》:“膀胱气,膀胱经病也。其症小腹肿痛,必小便秘涩。宜五苓散加茴香、葱白、盐。服药后,若
见《要药分剂》。为芦笋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简称《类聚方》,260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