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皇甫谧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的教授和考核,官阶正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简称下陷。多指脾气虚引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脱垂一类病证。脾居中焦,其气主升,若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损脾,皆可致脾阳虚陷,升提失司。多见于脱肛、久泻、子宫脱垂及小儿囟陷等。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出《备急千金要方》。即穿破石,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热足涉水,湿冷之气郁滞而成。多生足蹠,初起黄泡或紫白泡,形如豆粒,胀闷硬痛,皮厚难破,甚则足背浮肿,身发寒热。外治用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煎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
病名。即习惯性脱臼。出《正体类要》上卷。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引起重复脱臼。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或切
【介绍】:清代骨伤科医家、拳术家。原籍浙江鄞县。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拳术闻名,精于骨伤科。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1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书。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等。治用五噎丸、《深师》七气汤。参见噎、五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