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妊娠期下肢浮肿之症。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平素脾阳不振,随胎体渐长,有碍脾阳敷布,以致水湿下注。症见脚部浮肿,皮薄光亮,压痕不起,无其它不适,经休息后不能恢复者,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全生白术散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见人参考条。
方书。3卷。晋·葛洪原著,梁·陶弘景增补,尚志钧辑校于1983年。此书为《肘后方》的增补辑佚本。尚氏从唐宋医书及类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证类本草》、《幼幼新书》、《本草纲目》、《医心方》、《
八纲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学心悟》:“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症之
指小儿心气较盛,易为痰火邪热所扰动而出现心经实热的病证。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心为火脏而主神明,小儿神识未充,心志未定,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少阳属胆,与肝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因肝气有余、湿热蕴胆、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胆内藏清汁而
出《灵枢·经别》。即手太阴经别。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亦名错经,蹉经、蹉缠、蹉理症、踵经。多因素嗜辛辣热物,积热郁久,内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月经来时从大小便俱出。治宜解热毒、调气血。方用分利五苓汤(猪苓、泽泻、白术、赤芍
指月经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