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芍药、甘草。水煎服。治血虚腹痛。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灵枢·刺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
清热法之一。用辛凉合甘寒之法,以治热性病热邪入气分和营分之证。症见高热、心烦、夜睡不宁、口渴、汗出、舌绛、苔黄而干、脉洪数等。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营分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心、连翘、黄芩、石斛、生地、
指血从腘窝(委中穴处)流出。《证治汇补·胸膈门》:“有膝脘后委中穴,搔之血出不止,谓之腘血。此肾与膀胱虚热也。”《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腘中出血不止,乃血虚者,宜十全大补汤。”参见肌衄、毛窍出
病证名。又名仲夏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其病,小指支肘肉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甘遂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即浙贝母,详该条。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狗屎花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金莲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