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冬温

冬温

病名。见《伤寒论·伤寒例》。指冬季发生热病。《医效秘传·冬温温毒》:“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即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严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本病如邪在肺卫,见头痛无汗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等症。治宜辛凉解表,选用桑菊饮银翘散,配合桔梗汤等。如其邪不解,则可见气分营分血分证候,宜参照卫气营血辨证法治疗。《医学入门·正伤寒》:“冬温,总是时行,……与伤寒相似,但脉不浮耳。治法大同春温,表症萎蕤汤、九味羌活汤,入里加大黄,重者双解散,轻者加减调中汤。”一说本病虽属新感,但与正气虚弱,肾经不足有关(见《伤寒绪论·冬温》)。亦有因冬令不能闭藏,其气反泄于外者,宜用补药中兼解表药(见《丹溪心法附余·瘟疫》)。《温疫论》谓,新感温病的一种。因冬季感受非时之暖而发生的热性病。其传变规律与风温同。治以辛凉疏表为主。参新感温病、风温条。

猜你喜欢

  • 补中益气

    即补脾益气。详该条。

  • 野巴戟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 病色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 不月

    出《素问·阴阳别论》。指经闭,或指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 舋(xīn 欣)疡

    病名。宋·苏轼《物类相感志》:“人身血气周身,不知几千息。人血行而壅则疮疖,于虚穴处则生核,谓之‘疡’,疮所生也。疮瘥,核亦消。”根据描述,相当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续发性淋巴结炎。

  • 合阴阳

    小儿推拿方法。详和阴阳条。

  • 酒厥

    厥证之一。指酒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的病证。《证治汇补·伤酒章》:“大醉之后,忽然战慄,手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又“酒后发厥,四肢俱冷,不省,先以姜汤灌下,然后服药,不可即投寒剂。”《杂病源流犀

  • 瘴疟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 经行不寐

    病名。即经前失眠。详该条。

  • 病名。出《尔雅》。又名大脖子、瘿气。《说文》:“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发病与水土因素有关,或忧思郁怒,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而致气滞痰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