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再经

再经

①指太阳病不愈,传至另一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医宗金鉴》卷一:“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热盛不衰,欲再转属阳明故也。”②指伤寒一日传一经,六日传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注解伤寒论》卷二:“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另说,如《伤寒论浅注·太阳篇》:“何以谓发于阳者七日愈?请言其所以愈之故。如太阳病头痛等证,至七日以上,应奇数而自愈者,以太阳之病自行其本经,已尽七日之数故也。若未愈,欲作再经者,阳明受之。宜针足阳明足三里穴以泄其邪。”参见六经病传经过经等条。

猜你喜欢

  • 缩脚疽

    病名。《外科全生集》卷一:“贴骨疽,患在环跳穴,又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硬作痛者是。”证治参见附骨疽条。

  • 晨晕

    病证名。又称晨运、早起眩晕。指眩晕之常发生于清晨者。《证治汇补·眩晕》:“有早起眩晕,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谓之晨晕,此阳虚也。”也可由痰浊固结所致。详阳虚眩晕、早起眩晕、痰晕条。

  • 腹中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讨论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法。古人认为这些疾病都发生在腹中,故以“腹中”名篇。

  •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

  • 清冷泉

    见清冷渊条。

  • 马兜铃藤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

  • 胃管下俞

    经外奇穴名。别名脺俞,胰俞。《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位于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处(《针灸学》上海)。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

  • 内有久寒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

  • 黄蜂窝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 王氏医案

    书名。清·王士雄撰。分正续编,正编2卷,原名《回春录》;续篇8卷,原名《仁术志》。约成书于1843年。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杂病等治疗验案。不分门类,每证自成一案。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