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家,撰有《食经》三卷,已佚。《医心方》卷三十引用其内容十多条。
即可活动的关节部位。见《江氏伤科学》。参关节条。
①见《江苏药材志》。为杜衡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为菥蓂之别名。各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同唾。详该条。
古刺法名。①指针刺浅深不同的三种刺法。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的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以产生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始浅刺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深刺之,
病名。即项部瘰疬破溃难敛者。《疡医大全》卷十八:“瘰疬……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宫为土音,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
《石室秘录》卷六方。白术、薏苡仁、茯苓各一两,人参、神曲、车前子、莱菔子各一钱,甘草、肉桂各一分,枳壳五分,山药五钱。水煎服。治气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