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催气

催气

指针刺时,采用各种刺激手法促使得气尽快出现。《神应经》:“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临床上,通常采用持续捻转或提插,改变针刺的深度和方法,或用循、摄、弹、摇,或用艾卷熏灸方向促使气至以达到催气的目的。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发汗法

    治法。即汗法,详该条。

  • 胎衣不下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 天宦

    五不男之一。《灵枢·五音五味》:“其有天宦者,……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参见五不男条。

  • 凌云骨伤

    病名。指前额部骨折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损伤后多致皮破,面目浮肿,若内损血瘀,则呕吐,鼻衄,昏迷、面黄、身软、周身虚浮、烦渴、胸痛、饮食少进。治宜止血开胃,消瘀定痛,内服疏血丸,外用五加皮汤熏洗

  • 产后痉风

    病名。见《经效产宝·续编》。多因产后血虚,腠理不密,多汗复遇风邪相搏所致。症见口噤,背强如痫状,身反折,气息如绝,频繁发作。急宜灌服小续命汤。

  • 天青地白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 医方易简集

    方书名。9卷。清·王晋夫辑(其子王鹏寿续增)。刊于1852年。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上部、中部、下部、四肢、杂症、伤损、疮毒、妇女、小儿共9类,2400余方。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遂生福幼》1卷。

  • 下血

    证名。即便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详见便血条。

  • 鸬鹚瘟

    病名。又名大头瘟、虾蟆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者,又名鸬瘟。”《赤水玄珠·疫门》:“头面肿,俗名鸬鹚瘟、虾蟆瘟。”《证治汇补·咽喉章》:“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

  • 康普思

    【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