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血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远血先血后便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详见痢疾条。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猜你喜欢

  • 人参鹿茸丸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 金篦

    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手术器械。《外台秘要》卷二十一治疗脑流青盲眼(圆翳内障)方法中指出,“宜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即金针。详该条。

  • 百会

    经穴名。代号DU2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

  • 申受

    【介绍】:北宋医家。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随高若讷、郝元等学习医术,后任太医丞。

  • 春砂仁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 恶子

    见《产宝百问》。即恶阻。详该条。

  • 胃有积滞

    乳食停滞于胃而致的证候。表现为胃胀腹满,暖气反酸,食差,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用保和丸。参见积滞条。

  • 玉衡

    又名玉衔。婴儿娩出后清洁口腔的一种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初生,先以棉裹指,拭儿口中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

  • 中医妇科学

    书名。①成都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以中医学的病名和理论,对妇科学作了概括性的介绍。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编。本书总论部分简要记

  • 远道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远道刺(《针灸甲乙经》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指身体上部有病取用肘膝以下阳经(属腑)的穴位进行治疗。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以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