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谷黍

伤寒谷黍

病证名。即感受风寒病邪而引起的发斑证。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又名红眼伤寒。临床以皮肤发斑有色点而无颗粒为特征。有阳毒阴毒之不同,详阴毒、阳毒条。

猜你喜欢

  • 停豆抵耳

    病名。指耳内流脓。《医学心悟》卷四:“若风热相搏,津液凝聚,变为停豆抵耳之患,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

  • 官针

    《灵枢经》篇名。本篇以选用符合当时由官方所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来治疗,故名。主要论述正确使用九针的重要性,并指出九针有不同的性能和适应证。在临证时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来选择用针的长、短、大、小,又列举了

  • 四神汤

    见《疡医大全》卷三。即归芪饮,见该条。

  • 黄帝逸典

    书名。又名《轩辕逸典》。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专论痘疹,托名唐·蓝采和注释。内容分为原痘、格三(指治痘的三个阶段),脏腑、传经、发热、报痘、点论、胀论等8篇。主要论述痘疹病理,未载医方。据“蓝采和序

  • 刘宇

    【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壬辰(1472年)进士,曾任山西吏部尚书等官职。通医学,将宋代陈直的《安老书》、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明代娄子贞的《恤幼集》等书改名合刊成《安老怀幼

  • 加味泻白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风、黄芩、栝蒌仁、知母、薄荷、枳壳、橘红、甘草。水煎服。治外感风邪伤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喘,腋下作痛,痛引缺盆,脉右寸浮紧。若口渴,加石膏、天花粉、竹

  • 水苗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

  • 青风还睛散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茯苓、人参、防风、地骨皮、车前子、羌活、川芎、细辛各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青风内障之虚证。

  • 喇嘛穴

    经外奇穴名。见《北京中医》。位于天宗与腋后皱襞尽头的连线上,距天宗1.5寸处。主治咽喉炎。直刺0.5~0.8寸。

  • 叶抱枝

    见《福建中草药》。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