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骨
即毖骨。详该条。
即毖骨。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身患疳疾,潮热生疮,发歇无已的证候。治宜清热消疳,用猪肚黄连丸(《证治准绳》:猪肚,解黄连)。
经外奇穴名。①《千金要方》:“手太阳穴,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疸。”②《千金翼方》:“鼻中拥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位于手小指尺侧缘,平指尖后1寸处。主治鼻塞。直刺0.
《医宗必读》卷十方。白术二两,生地黄(酒浸)一两半,龟板(酒浸)、锁阳(酒浸)、当归身(酒浸)、陈皮、牛膝、白芍药(酒浸)、菟丝子(酒蒸,研如糊)各一两,干姜七钱,炒黄柏、虎胫骨(酒浸)、茯苓各半两,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崩砂甘口风,自舌下、牙龈上下肿赤,口内作臖如汤热,牙龈渐甚烂者,亦能脱齿。”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
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①泛指血由咳嗽而出之症。又称咳血。《症因脉治》卷二:“咳血即嗽血。”有外感、内伤之别,详见外感嗽血、内伤嗽血条。②指咳声轻而多痰、痰中挟血之症。《景岳全书·杂证谟》:“咳
【介绍】:见李冠仙条。
针灸著作。7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多种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1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2论针灸法;卷3~7为多种疾病
病证名。又称痰泄、痰积泄泻。《医学入门》卷五:“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致大肠不固。”症见时泻时止,时轻时重,或下白胶如蛋白,头晕恶心,胸闷食减,腹中鸣响,脉多弦滑。治宜化痰祛湿,
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疮痘喘、惊风喘,虚肿喘、吐泻喘、下痢喘。为邪胜正衰,元气将脱的危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