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吐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此与伤寒吐蛔,伏阴在内者不同。宜用消毒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介绍】:见徐谦条。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介绍】:唐代口齿科医家。撰有《口齿论》1卷、《排玉集》2卷等口齿科专著,是我国较早的口齿专书,均佚。
推拿手法。用空拳、手指、手掌尺侧面或桑枝棒由轻到重作有节奏地敲打。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介绍】:见查万合条。
【介绍】:南 晚清医家。字寿棠,又字湛棠。安东(属江苏)人。举孝廉,世医,撰有《医源》一书(1861年),总论人身脏腑、五行、阴阳、四诊、内、妇、儿等科,以及用药等。另辑有《温病全编》(1867年)一
指肾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多由寒热偏胜,水湿壅闭等所致。《脉经》卷二:“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耳聋,怅怅,善鸣。”又:“肾实,……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即针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