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云母

云母

《中药大辞典》:云母

药材名称云母

拼音Yún Mǔ

别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本经》),云粉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千层玻(《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经》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杂石。

原形态白云母(《千金方》),又名:银精石(《石雅》)。

单斜晶系。晶体通常呈板状或块状,外观上作六方形或菱形,有时单体呈锥形柱状,柱面有明显的横条纹。也有双晶。通常呈密集的鳞片状块体产出。一般为无色,但往往带轻微的浅黄、浅绿、浅灰等色彩,条痕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透明至微透明。解理平行底面极完全。硬度2~3。,比重2.76~3.10。薄片具弹性及绝缘性能。主要产于伟晶岩、花岗岩及云母片岩中。

生境分部产内蒙古、西藏、辽宁、吉林、云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性状呈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为多数薄片叠成,一般长2~6厘米。无色透明或呈白色,具玻璃样光泽。质韧,不易折断,但可片片剥离,薄片表面平滑,透明如玻璃纸,有弹性,能曲折,断面不平坦。有泥土气,无味。以易剥离、片大、透明者为佳。不溶于酸类,加碳酸钾烧之能溶解。

炮制云母:洗净泥土,拣净杂质,捣碎。煅云母:取净云母装入砂罐内,置无烟炉中,烧至红透,取出放凉。

《纲目》:"书言盐汤煮云母,亦可为粉。又云,云母一斤,盐一斗渍之,铜器中蒸一日,臼中捣成粉。又云,云母一斤,白盐一升同捣细,入重布袋按之,沃令盐味尽,悬高处风吹,自然成粉。"

性味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经疏》:"甘,温。"

归经入肺,脾、膀胱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经。"

②《本草从新》:"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脾,兼入肝、肺。"

功能主治纳气坠痰,止血敛疮。治虚喘,眩晕,惊悸,癫痫,寒疟,久痢,金创出血,痈疽疮毒。

①《本经》:"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

②《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

③《药性论》:"主下痢肠澼,补肾冷。"

④《本草衍义》:"合云母膏,治一切痈疽毒疮等。"

⑤《医林纂要》:"补肺下气,坚固肌理,去热解毒。"

⑥《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消毒药,治淋疾及妇人带下。又治慢性肠炎、小儿下痢、猩红热等。外用治火伤、刀伤、湿疹等糜烂症。"

⑦《药材学》:"镇怯,治心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泽泻为之使。畏鮀甲及流水。"

②《药性论》:"恶徐长卿。忌羊血。"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炎者,慎勿误与。"

复方①治风癫:云母,服三方寸匕,取瘥。(《千金翼方》)

②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云母粉二两,常山一两。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千金翼方》)

③治疟多寒: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金匮要略蜀漆散)

④治小儿赤白痢及水痢:云母粉半大两,研作粉煮白粥调,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⑤治带下:云母粉服三方寸匕,三五服。(《千金翼方》)

⑥治妇人难产,经日不生:云母粉半两,温酒调服。(《积德堂经验方》)

⑦治金疮、一切恶疮:云母粉涂之。(《千金翼方》)

⑧治痔病:云母服三力寸匕.慎房室、血食油腻。(《千金翼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云母

药材名称云母

拼音Yún Mǔ

英文名Muscovite

别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云粉石、千层玻、银精石、云母石、千层纸、金星石、老鸦金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cov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杂石。

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通常呈板状或块状,外观上作六方形或菱形,有时单体呈锥形柱状,柱面有明显的横条纹。也有双晶。通常呈密集的鳞片状块体产出。一般为无色,但往往带轻微的浅黄、浅绿、浅灰等色彩,条痕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透明至微透明。解理平行底面极完全。硬度2-3。比重2.76-3.10。薄片具弹性及绝缘性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形成于中酸性岩浆岩和云英岩中,也广泛见于变质岩中。强烈的化这风化作用可使之水化成水云母(水白云母、伊利石),再转化而成蒙脱石、高岭石。

资源分布:产于内蒙古、陕西、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叶片状集合体,呈板状或板块状,沿基侧面边缘易层层剥离成很薄的叶片。无色透明或微带浅绿色、灰色。表面光滑,具玻璃样光泽或珍珠样光泽。用指甲可刻划成痕。薄片体轻,质韧,有弹性,弯曲后能自行挺直,不易折断。气微,味淡。以扁平、张大、易剥离、无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平行底面的切面,晶体呈片状,无解理缝;低-中正突起;干涉色为Ⅰ级灰色;二轴晶;负旋旋旋旋光性。垂直低面的切面,晶体呈条状,解理极完全,可见到细而直的连续的解理缝;闪突起明显;最高干涉色可达Ⅱ级顶部,十分鲜艳;近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

化学成分主含铝钾的硅酸盐[KAl2(AlSi3O10)(OH)2],其中三氧化二铝(Al2O3)38.5%,二氧化硅(SiO2)45.2%,氧化钾(K2O)11.8%,水(H2O)4.5%。此外,还含有钠、镁、铁、锂等,并含有微量的氟、钛、钡、锰、铬等成分。因此,显色各异。

炮制1.云母:洗净泥土,拣净杂质,捣碎。

2.煅云母:取净云母装入砂罐内,置无烟炉中,烧至红透,取出放凉。

3.《纲目》:书言盐汤煮云母,亦可为粉。又云,云母一斤,盐一斗渍之,铜器中蒸一日,臼中捣成粉。又云,云母一斤,白盐一升同捣细,入重布袋之,沃令盐味尽,悬高处风吹,自然成粉。

性味甘;温

归经心;肝;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止血敛疮。主心悸;失眠;眩晕;癫痫;久泻;带下;外伤出血;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经逢原》:阴虚火炎者,慎勿悮与。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

2.《名医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

3.《本草经疏》:云母,石性镇坠,能使火下,火下则水上,是既济之象也。故安五脏,益子精,明目。《别录》主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皆此意出。其曰止痢者,久痢则肠胃俱虚,甘温足以回其虚,下坠足以去其积,故亦主之也。

4.《长沙药解》:云母,利水湿,消瘀除疟。《金匮》蜀漆散,用之治牝疟多寒,以其泄湿而行痰也。疟以寒湿之邪,结于少阳之经,与淋利之证,皆缘土湿而阳陷,云母泄湿行痰,故治牝疟而除淋痢。

5.《药性论》:主下痢肠澼,补肾冷。

6.《医林纂要》:补肺下气,坚固肌理,去热解毒。

7.《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消毒药,治淋疾及妇人带下。又治慢性肠炎,小儿下痢,猩红热等。外用治火伤,刀伤,湿疹等糜烂症。

8.《药材学》:镇怯,治心悸。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蒲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蒲葵药材名称蒲葵拼音Pú Kuí别名扇叶葵、葵扇叶来源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own,以种子及根入药。秋冬果熟时采

  • 凉粉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凉粉草药材名称凉粉草拼音Liánɡ Fěn Cǎo别名仙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来源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春夏采收

  • 海州常山

    药材名称海州常山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别名臭梧桐性味辛、苦、甘,凉。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

  • 虾壳钱

    药材名称虾壳钱拼音Xiā Ké Qián别名红锅盖草、红虾壳草、红壳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台湾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formos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虾蟆胆

    《中药大辞典》:虾蟆胆药材名称虾蟆胆拼音Há Má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化学成分胆汁中含粪甾烷酸及硫酸蟾蜍醇

  • 甘土

    《中药大辞典》:甘土药材名称甘土拼音Gān Tǔ别名白单、白墡《石药尔雅》),膨润土(《黑龙江中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蒙脱土、漂白土或其混合物。原形态①蒙脱土呈土状。白色、灰绿色或

  • 杠板归

    《全国中草药汇编》:杠板归药材名称杠板归拼音Gànɡ Bǎn Guī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

  • 八月札

    《中药大辞典》:八月札药材名称八月札拼音Bá Yuè Zhá别名燕蓄子(孟诜),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遗》),桴棪子(《食性本草》),覆子(《日华子本草》),木通子(《本

  • 胶质鼠尾草

    药材名称胶质鼠尾草拼音Jiāo Zhì Shǔ Wěi Cǎo英文名Glutinous Sag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胶质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uia g

  • 蛇果黄堇

    药材名称蛇果黄堇拼音Shé Guǒ Huánɡ Jǐn别名扭果黄堇、断肠草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不产哇夏嘎的地方,可用那冬赛果代替。让钧多吉说:耶冬赛果清热。叶、花状如当日丝哇(高山紫堇),花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