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九龙藤

九龙藤

《中药大辞典》:九龙藤

药材名称九龙藤

拼音Jiǔ Lónɡ Ténɡ

别名过岗龙(《生草药性备要》),乌郎藤(《中国树木分类学》),乌藤、串鼻藤(《广西中兽医药植》),燕子尾(《南宁市药物志,),猪蹄叉、羊蹄又(《广西中草药,),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蘑、双木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湖南药物志》),飞扬藤、羊蹄风(《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随时可采,采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攀援本质藤本,高2~7米。幼枝浅黄色,密布锈黄色皮孔,嫩枝、花序、叶背均被短茸毛,卷须2个对生或1个。单叶互生,卵圆形,矩圆形或心脏形,长5~9厘米,宽2.5~5厘米,半革质,前端分裂,或凹头,全缘,基部圆形或微凹或耳廓形;叶柄长22~40毫米,两端膨大;托叶针状,早脱,秃净。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简5裂,长三角状,表面具短茸毛;花瓣5片,白色,离生;雄蕊10,3枚较粗壮,花药2室,纵裂,丁字药;雌蕊1,被很短茸毛,花柱成喙状。荚果表面有细网状纹,熟时开裂。种子黑色,扁圆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2月(广西)。

生境分部生于沟边、山谷、河边、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及茎皮含鞣质20.76%。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去瘀,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用1~2两)。

复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一至二两,两面针二至三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九龙藤

药材名称九龙藤

拼音Jiǔ Lónɡ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Champion Bauhinia

别名过岗龙过江龙、邬郎藤、乌藤、串鼻藤、飞扬藤、山道藤、九龙根羊蹄风、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藤、双木蟹、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马蹄叶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根或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Phanera cham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B.championii(Benth.) Benth.var.acutifolia L.Che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砍取茎干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龙须藤木质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纤细,略被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10cm,宽2.5-6.5cm,先端锐渐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渐变无毛或近无毛,干时粉白褐色;基出脉5-7条。花两性,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长7-20cm;苞片与小苞片小,锥尖,早落;花梗纤细,长1-1.5cm;花托漏斗形,长约2mm;萼杯状,裂片5,披针形,长约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丝毛;能育雄蕊3,无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仅沿两缝线被毛,花柱短,柱头小。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扁平,长7-12cm,宽2.5-3cm,无毛果瓣革质。种子2-5颗,圆形,扁平,直径约1.2cm。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丛中、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皱沟纹。质坚实,难折断,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浅棕色,有2-4圈深棕红色环纹,习称“鸡眼圈纹”,针孔状导管细而密。气无,味微涩。

以藤茎粗,断面“鸡眼圈纹”明显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5,6,7,5ˊ-四甲氧基-3ˊ,4ˊ-亚甲二氧基黄酮(5,6,7,5ˊ-tetramethoxy-3ˊ,4ˊ-methylene dioxyflavone),5,6,7,3ˊ,4ˊ,5ˊ-六甲氧基黄酮(5,6,7,3ˊ,4ˊ,5ˊ-hexamethoxyflavone),5,7,5ˊ-三甲氧基-3ˊ,4ˊ-亚甲二氧基黄酮(5,7,5ˊ-trimethoxy-3ˊ,4ˊ-methylenedioxyflavone),5,6,7,3ˊ,4ˊ-五甲氧基黄酮(5,6,7,3ˊ,4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5ˊ-五甲氧基黄酮(5,7,3ˊ,4ˊ5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四甲氧基黄酮(5,7,3ˊ,4ˊ-tetamethoxyflavone),龙藤甙(bauhin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

性味苦苦;平;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用量加倍;或浸酒。

复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一至二两,两面针二至三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各家论述《南宁市药物志》:祛风,祛瘀,治风湿骨痛,跌打接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尖顶羊肚菜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

  • 圆柏叶

    药材名称圆柏叶拼音Yuán Bǎi Yè别名柴达木圆柏、陇东圆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柏科植物祁连山圆柏的叶。全年可采,生用或炒用。原形态常绿

  • 蝗虫

    药材名称蝗虫拼音Huánɡ Chó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功能主治

  • 地白草

    《中药大辞典》:地白草药材名称地白草拼音Dì Bái Cǎo别名七星莲(《植物名实图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鸡疴粘草(《福建民间草药》),黄瓜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白地黄瓜、

  • 鸡公柴

    《中药大辞典》:鸡公柴药材名称鸡公柴拼音Jī Gōnɡ Chá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原形态饭汤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刚毛荚迷。落叶灌木,高至4米。叶对生,卵形

  • 漏篮子

    《中药大辞典》:漏篮子药材名称漏篮子拼音Lòu Lán Zi别名木鳖子(《雷公炮炙论》),虎掌(《日华子本草》),漏篮(《彰明附子记》)。出处《纲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

  • 红白二丸果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果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eonia sinensis A.DC.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

  • 小泡通树

    药材名称小泡通树拼音Xiǎo Pào Tōnɡ Shù别名星毛鸭脚木、七加皮、鸭麻木、小星鸭脚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星毛鹅掌柴的茎、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minut

  • 地笋

    《中药大辞典》:地笋药材名称地笋拼音Dì Sǔn别名地瓜儿、地瓜(《救荒本草》),地笋子、地蚕子(《草木便方》),地藕(《分类草药性》),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

  • 香槁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槁树药材名称香槁树别名跌打王、香胶树来源樟科香槁树Machilus grijsii Hanc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消炎。治跌打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