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瘖

久瘖

病证名。①因病久而音声渐失之者。《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润肺为主。”方可选用百合固全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②系指病瘖久不愈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方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加桃仁红花丹参等。参见诸瘖条。

猜你喜欢

  • 泻脾汤

    《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黄芩、大黄、桔梗、茯苓、芒硝、茺蔚子各二两,玄参一两半,白芍药、细辛、白芷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水煎服。治下睑生风粟,如杨梅之状者。

  • 胃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妊娠疹

    病证名。指妊娠期患麻疹。其症初起发热,易动胎。治疗除注意安胎外,余症均按麻疹辨证治疗。

  • 肺肾阴虚

    参肺肾两虚条。

  • 气怯

    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

  • 上喘为水

    指水邪犯肺,出现喘逆症状。《素问·脉解篇》:“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 栎子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 差颓

    即差。详该条。

  • 鹅鼻骨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肘骨。详该条。

  • 丁奚疳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指小儿疳疾,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证。属于脾胃虚损,气血衰惫,以致出现面色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