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腭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五脏六腑的统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列别藏府。”
【介绍】:清代医家。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属江苏扬州)人。编辑有《厘正按摩要术》、《痧喉正义》、《鬻婴提要》等书。《厘正按摩要术》系据周于蕃之《推拿要诀》一书改编,其中所述注重诊胸腹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脉疽。见该条。
出《理虚元鉴》。指治疗虚劳病证,禁用燥烈、伐气、苦寒的药物。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宋元间医生。延平(今福建南平)人。曾从医家杨仁斋游,取其《活人括例》,经三十余年的研究,编为《伤寒集成方法》,并补杨氏之缺,于1318年(延祐五年)著《胎产救急方》一卷。
病名,即新生儿窒息。《干金要方》卷五上:“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有初生寒闭与初生热闭之分,各详该条。
病名。即上腭痈。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厥阴俞。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指痿证由内热所致者。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多因内热灼阴耗血,筋失濡养所致。症见身热骨蒸,筋骨痿软,不能步履等。治宜滋阴清热,补肝肾,强筋骨等。方用虎潜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