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诊

七诊

诊法。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静心以存神;忘外以涤虑;均呼吸以定中气;轻按于皮肤之间以探其腑脉;稍重按于肌肉之间,以探其胃气;再重按于骨上,以探其脏脉;上寻鱼际,下寻尺泽,以求其终始(见《脉诀》)。

猜你喜欢

  • 轮蓟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

  • 肺胀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 缓下

    详润下条。

  • 湿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

  • 眉心疔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 瀼(ráng 攘)泄

    古病名。又称滚泻。①指停饮积食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停蓄饮食,数日乃泻,腹胀者,名瀼泻。枳术丸、没食子丸;烦渴或兼呕者,钱氏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食少肠鸣,四肢困倦者,升阳除湿汤;日止夜泻者

  • 赤热如邪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眼不赤不疼,乍痛如神祟者,阴阳升降不和,气血偏胜相攻使然。或有血虚者,下午痛,大黄当归散;或有气虚火旺者,上昼痛甚,助阳和血汤。”参见痛如神祟条。

  • 仆参

    经穴名。代号BL6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安邪。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阳蹻之会。位于足跟的外侧面,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下,当跟骨凹陷中之赤白肉际处。布有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和腓动、静脉跟骨外

  • 肺风粉刺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即酒鼓鼻。详肺风及酒皶鼻条。参见粉刺条。

  • 浊阴

    指体内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如存于五脏的水谷精微物质,归于六腑的饮食糟粕等,均属浊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