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思考中医>三、少阳病时相

《思考中医》三、少阳病时相·

前面我们谈到少阳主窍的问题,而由这个窍引出了否泰的讨论。应该说否泰是我们讨论中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呢?因为无论什么问题,什么疾病,你都可以从否泰去切入,都可以把它归结到否泰上来。不但在人事、社会的领域我们可以用“否极泰来”,在医这个领域我们似乎可以更具体地、更实在地运用它。

在前面第三章谈阴阳的开合机制时,我们曾经用开合去分析疾病,我们曾经以开合为切入点。从开合切入,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所有的疾病,而现在从否泰切入,我们也说可以用它来分析所有的疾病,似乎从每一个切入点都能包打天下。其实,这是中医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条条道路通北京。我们从南宁去北京要坐T6特快列车,那么从成都去北京呢?当然不必坐T6,你要乘T8。所以,从任何一个点上深入进去了,你都可以见道。道只有一个,中医的道也好,儒、释、道的道也好,都只有一个。但是,见到它、证到它却可以有许多的方法。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有八万四千种方法,八万四千个切入点。从这些切入点切入,你都能够最终认识宇宙人生的根本。我们这样来看历史上中医的许多流派,那就不足为怪了。张仲景他从三阴三阳切入,李东垣他从脾胃切入,叶天士他从卫气营血切入,吴鞠通他从三焦切入。只要从这些点上真正地深入进去了,最后都到了“北京”,都见到道了。那么,这些法门,这些切入点就应该都是可取的。所谓法门无高下,见道即为真。既然法门无有高下,那你为什么总是强调经典呢?明眼人应该可以看到,经典是什么呢?其实经典就是“北京”!后世那么多有成就的医家,建立了那么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科。有的医家成就很大,眼界也很高,几乎目空一切了。但是,为什么他们都强调经典,都认为自己流派的出处是来自经典。这恐怕不完全是沽名钓誉,一定要找一个圣贤为依托。而是一门深入以后,当深入到相当的程度时,当他们豁然开朗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原来这就是经典!

经典与后世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第二章中已作过讨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体用的关系。经典为体,后世学说为用。无体无以成用,而无用亦无以显体。体用密不可分。这样一个关系学中医的必须搞清楚。这个关系如果没有弄清,你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一会跟着张三跑,一会跟着李四学,茫茫然不知所措。到最后两头不到岸,什么都不是,更不要说成一家之言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你清楚了它们是这么一种关系之后,就知道路路不相左,法法不相违。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或者单刀直入,直接从经典入手,从体启用;或者迂回而入,从用见体,从后世的医家入手。我想这些方法都可以,都不相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我的先师就是直接从经典入手学医的,而更多的人则是用第二种方法,先从后世入手。只要你功夫用得深,功夫到位了,都可以学出来。就怕你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学不出来,而且说三道四的就是这些人,存门户之见的也是这些人。功夫做深了,见道了,都是岐黄的子孙哪会有什么门户之见?看一看《临证指南医案》,看一看《温病条辨》你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