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国医学通史>三、食疗学的发展

《中国医学通史》三、食疗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疗学思想的发展

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的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的优点在于“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而药疗的弊端则在于“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在食治和药治的关系上,孙思邈明确指出:“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氏的食疗思想对隋唐时期,乃至以后整个中国古代食疗学的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老年食疗保健:有关老年人饮食的适宜量,《千金翼方·养老食疗》载有“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昧相挠,食之不己,为人作患。是以食啖鲜肴,务令减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孙氏这里强调的老年人的饮食量一定要适当,一次进食的数量和种类不要太多,调节饮食使其多样化。上述食疗观点,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合理的。此外,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隋唐时期医家己注意到了食品种类的选择问题。如孙思邈主张应“常学淡食”。以清淡素食为主。认为老年人食品应以“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而“非其食者,所谓猪、鸡、鱼、蒜、鲋鲙、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具体食用方法则强调“食当熟嚼”,“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

3、妇产科应注意的食疗问题:这一时期医家对妇产科方面的食疗问题也给予一定的重视,《食疗本草》在收集众多食疗食品中,许多食品考虑到了妇产科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不同的食疗要求。如在“藕”条指出:“凡产后诸忌生冷物不食。唯藕不同生类也,为能散血之故,但美即而已,可以代粮。”昝殷《食医心鉴》对妇女孕产食疗方面则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论述,如对妊娠恶食一症,强调治疗主要应靠“饮食将息”,认为只有“既得食力”,才能“体强色盛,力足养胎,母便健矣”,主张妇女孕后的调养应食补重于药补。还从分析妇女产后的身体条件出发认为患产后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血气虚损,因此成疾”。强调“药饵不知更增诸疾,且以饮食调理庶为良工耳。”

(二)食疗食物数量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

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发展特别是本草学的进步,使食疗食物在数量和品种上均有了很大扩展。据统计,《千金要方·食治》共列出了可供食疗的药食物154条,计236种。《新修本草》中记载的可供食疗的食物亦有85种之多,而《食疗本草》中所记载的食疗食物已达261种,这些均较隋唐以前有了较大的增加。

食疗食物的品种亦更为丰富。如始载于《食疗本草》鱼类中的就有鳜鱼(桂鱼)、鲈鱼石首鱼(黄花鱼)、菜类有雍菜(空心菜)、菠蓤(菠菜)等,米谷类有绿豆等,以上均为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疗食品。乳类制品,在隋唐时期的食疗中已大量出现。孙思邈强调牛乳能“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唐代茶的种植已遍及全国五十多个州郡,还出现了由政府经营的花园,饮茶已成了一种风气,这对古代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医家注意到茶叶的药用价值,茶叶逐渐成了一种却病延年强身保健的重要食疗食品。《新修本草》首先记载了茶叶的药用功能,认为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热渴,令人少睡。”《食疗本草》认为除直接泡茶饮用外,还可以取汁煮粥,《本草拾遗》主张茶“食之宜热饮”,并强调“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便不睡。”

另外,这一时期食疗方法亦很丰富。《食疗本草》所载除一般传统的“煮食”(如芥之叶等)外,有制成“粉”而食者,如鸡头子(芡实),有制成“油”而食者(如荏子);有制成“餺飥”(一种煮食的面食)而食音(如薯蓣);有“生揉,醋淹”而食者(如白篙);有作“酱“而食者(如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