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艾滋病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人的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该病首先在美国报道,传播迅速,感染者已达1800万人以上,且日趋增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988年12月1日为首届国际艾滋病日,动员各国人民与艾滋病作斗争。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嗜体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具有嗜T4细胞的特性,使被侵细胞丧失免疫功能。最终导致免疫抑制,使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及无症状而携带病毒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目前已从上述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液、尿液和其他一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艾滋病毒。但流行病学仅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估计艾滋病人每毫升精液中可含有1000万个艾滋病毒,成为传染性最强的体液,故有异性间性接触及男性同性恋性行为的感染者可高达73%。而艾滋病者78%有同性恋史。由于病毒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因此,被艾滋病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成为静脉药瘾者(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被感染者的血及血制品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受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经产道分娩以及分娩后哺乳等密切接触途经传染给婴儿。用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作供体亦可传染该病。嗜血昆虫如蚊子,臭虫等体内已分离出艾滋病毒,但它们是否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目前尚无定论。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年至5年不等。成人性交感染潜伏期较长,而输血潜伏期较短。儿童患者潜伏期较成人短。

患者多在60岁以下。有下述接触史如输血、注射和不洁性交史等并伴有持久性淋巴结病、发热、消瘦、腹泻、严重不适和乏力等条件致病感染(如皮肤粘膜白色念珠菌、病毒感染、肺囊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各种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严重障碍等表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去医院请医生检查、分析和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治疗原则:用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机能和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抗肿瘤治疗)。

预防艾滋病十分重要,由于其主要通过性接触,静脉用毒瘾药品,污染的血液、血制品以及母婴传播,因此,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是防止接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的血液、精液、尿、粪、唾液、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其预防要点:

1.防止与患艾滋病者发生性接触,包括同性或异性,特别是同性恋者,因肛交引起直肠粘膜破损,是感染艾滋病的常见途径。妓女检查艾滋病毒的阳性率也较高。

2.禁止滥用注射药物,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药物。

3.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输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浆。

4.供血者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液或作器官、组织移植。

5.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6.女性艾滋病人应避免妊娠。

7.对病人废弃的物品需作消毒处理,或装入双层无破漏塑料袋内再作处理。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可用有效的消毒药物(如漂白粉,70%酒精,0.2%次亚氯酸钠等)或煮沸消毒。

8.医务人员和检查人员,应避免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器械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若偶被污染应彻底清洗消毒。

9.严格执行1988年1月14日我国卫生、公安等七个部委发布的“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